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秉承“博爱精医,创新致远”的院训,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已走过105年风雨历程,在传承中不断进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厚植廉洁文化,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重点学科建设和创新优质护理为抓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助力“医防融合”和“323”攻坚行动,为健康武汉建设贡献“红医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厚植“清廉”文化
向参加培训的医学实习生赠送清廉书签。
7月11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举行2023年实习生岗前培训。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培训会上首次开展廉洁讲堂,旨在教育引导医学实习生立德修身,扣好廉洁行医的第一粒纽扣。
在培训中,该院纪委书记邱琼从医院历史、人文关怀创新案例、医务人员抗疫故事及医疗领域典型案例等方面为大家授课,希望大家廉以修身,做有人文情怀的医者。
活动现场,医院特地为每一位实习生准备了一份“廉洁礼物”,5名实习生代表获赠“清廉魔方”,百名参加培训的医学实习生每人获赠一枚“清廉书签”。
“人生就像魔方,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邱琼表示,医院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印在魔方的每一面上,借助“清廉魔方”的形式寓教于乐,提醒大家将九项准则牢记于心,时刻不忘从医初心和誓言。
邀请护理前辈开展红色教育。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厚植廉洁文化,以风清气正的医德医风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在“5·12国际护士节”职工文化展示活动中,医院邀请护理老前辈开展“授帽”“传灯”红色教育,讲述两代医务工作者的奋斗故事,传递南丁格尔精神。
年初,医院和万松园路小学开展党建共建,由第六届“感动江汉”获奖集体、该院骨科团队现场分享感人事迹,为孩子们送上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针对万松园路小学的足球运动特色,专家团队专门编写了《学生足球运动损伤急救指南》和《儿童足球运动员饮食指导》,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足球运动提供科学指导。
医院各党支部结合支部主题党日,不断开展读书分享、优质服务竞赛、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为奋进新征程添活力、增动力。定期开展廉洁教育,以案释法,强化党员干部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廉洁自律,廉洁行医。
推进“医联体”建设,助力“医防融合”
上门给老人义诊。
2019年,以武汉协和医院为龙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为主体、江汉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1+1+12”紧密型区域医联体宣布成立。4年来,医联体内通过管理输出、技术帮扶、专家坐诊查房、资源共享、红医讲堂等,促进优质资源、专家“双下沉”,有效推动分级诊疗和健康江汉“双发展”。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介绍,为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医联体内建设患者调度转运平台,打造江汉区10分钟医疗急救圈。构建以市红十字会医院为中心,唐家墩街、汉兴街、常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哨点的江汉北部片区胸痛、卒中患者救治网络,累计服务患者100余人次。
同时,市红十字会医院积极推进“323”攻坚行动,深入开展“防、筛、管、治”各项工作,派出由本院医务人员、唐家墩街道社区网格员以及唐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组成的50余人服务团队,深入居民家中开展慢病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对慢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后续健康管理、诊疗等服务。
医院常态化下派专家到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其中,唐家墩、汉兴街、常青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六日均有红会医院专家团队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方便地看上病、看好病。
与此同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选派医疗和管理骨干赴宣恩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城市郎君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技术帮扶,造福当地百姓。
打造重点学科,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北区效果图。
学科建设是医、教、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也是树立品质建设的关键。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推动党建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
7月20日,武汉市卫健委公布2023年度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名单,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老年病科被授予为市级临床重点学科,神经内科、病理科、护理专科、肾病内科、放射医学影像科被授予为区级临床重点专科。
8月初,83岁的肖先生因肺部感染住进该院老年病科。医护人员通过老年综合评估量表,对患者疾病状况、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等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老人除急性肺部感染外,还合并有高血压、心衰、肌少症、便秘等问题。考虑到患者长期卧床会增加肺栓塞、下肢萎缩的风险,老年病科一方面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另一方面,在患者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及早启动康复训练。日前,肖先生经过两周治疗康复出院,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生活完全自理。
“老年病科收治的患者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情况很普遍。”老年病科主任刘宗涛介绍,近年来,老年病科广泛开展“老年综合评估”“老年营养评估及治疗”“老年急性病快速恢复单元”等新技术,通过摸底调查分类建档,并与医院MDT团队合作,通过讨论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和护理方案,在治疗急性病的同时,加强慢性病的综合管理,帮助老年人更快恢复健康。
创新优质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开展便民惠民、优化患者就医服务竞赛活动。
7月21日,一场特殊的服务竞赛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举行,8个科室就便民惠民服务中的创新举措进行分享。其中,内分泌科新代谢病管理模式——“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斩获集体一等奖。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需要往返于不同科室之间检查治疗,无形中增加了就医成本。”内分泌科主任魏琦介绍,该科设有全市第二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通过高度的标准化,让糖尿病治疗更便捷高效。
她介绍,“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采取“一个中心,一个标准,一站式服务”标准模式,集合了超声波身高体重仪、血压智能管理系统、内脏脂肪检测装置、动脉硬化检测装置、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糖尿病足筛查箱、神经肌肉传导检测分析仪等无创检查,可为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和控制并发症。
类似创新服务举措在该院不胜枚举:甲乳外科定期开展“粉红丝带”服务,为乳腺癌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血液净化科对患者定期回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神经外科开展昏迷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由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出院照护计划,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医疗服务。
“这次活动不仅是技能比拼,更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创新实践。”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张星表示,举办服务竞赛是推进清廉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使命。
实施“内培”“外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兴院战略,坚持“内培”与“外引”两手抓。启动“旭日计划”,为培养和储备青年学科骨干和未来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引进神经内科、中医科、药学专家,聘请武汉协和医院知名专家为专科名誉主任,强化专科实力。
年初,医院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后、副主任医师余丹芳为神经内科负责人,睡眠认知行为疗法、TCD发泡实验、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等诊疗理念、诊疗方法得以广泛应用。
去年,医院聘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陈氏飞针传承人、中医博士吴偲为中医科负责人。科室先后引进中医特色诊疗项目15项,包括岭南陈氏飞针、腹针疗法、穴位埋线、中药敷包、穴位敷贴、耳穴压豆、刺血疗法、平衡火罐疗法、暖宫灸、艾箱灸、雷火灸、督脉灸、盆底康复、产后通乳、脏腑推拿等。
统计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医院邀请武汉协和医院专家对60名中青年骨干进行专题培训,派出医生进修6人次,护理进修10人次,科主任及高年资医师外出参加市内外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交流和专业培训30余人次。与此同时,医院教学实力得到各大高校认可,接收临床、护理、检验、口腔、药学、康复和会计专业实习生95名,为历年之最。
打造“智慧医院”,提供“一站式”诊疗
“网约护士”上门服务。
2021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推出“智慧医院”服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着力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实现流程更便捷、资源更可及、服务更智慧三大目标。
市民关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微信公众号,即可进入“智慧医院”。线上“扫脸”建档后,线下“刷脸”即可快速完成挂号、报到、缴费等一系列就诊流程。“刷脸”就医不仅缓解了就诊高峰时段人工窗口的压力,使用人脸代替就诊卡,还可以降低实体卡申领次数与成本,让看病就医体验更智慧、高效且贴心。
在不便出门的情况下,患者可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在线与医生一对一交流病情、复诊开药。同时,支持药品快递配送上门和药品到院自提服务,保障药品安全便捷地到达患者手中。截至目前,“智慧医院”已在线接诊患者13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医院还拓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网约护士”打通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将健康服务从医院延伸至家庭,通过“健康武汉”小程序为患者提供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母婴护理及留置PICC的维护及护理、留置胃管和输液港维护、血氧监测、压力性损伤伤口换药及指导等护士上门服务。便民惠民举措让医疗服务触手可及,于细微之处提高群众幸福指数。